习水的景点(贵州一座低调的古镇)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各大城市都在努力的建设发展,发展至今,城市的综合实力都有着显著的提升了,城市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着显著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活质量的提升,比如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出门旅游,旅游可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同时旅游也可以扩展眼界,丰富人生的阅历,所以近些年来国内的旅游业发展的比较出色。
我国的贵州省大家都比较的熟悉,以往的贵州因为没有完善的交通所以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是非常的出色,如今随着交通网不断的完善,贵州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了很多,而且还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大省,贵州的山水资源景观很美丽,同时这里的人文景观也很丰富,在贵州就有很多古镇景点,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座贵州境内的古镇景点。
这座古镇名叫土城古镇,土城古镇位于贵州遵义习水县境内,这是一座因为航运而兴起的古镇,古镇水陆交通非常的便捷,自古以来该古镇就有着“川黔锁钥”的美称,一直以来土城古镇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区域位置很重要。土城古镇距今已经着上千年的历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土城古镇里面有着五大文化可探索,第一大文化就是建筑文化,土城古镇里面的建筑以大量的“中国固有形式”为主,同时也融合了一些“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具有多样化。第二大文化就是商埠文化,因为古镇位于赤水河古盐道上,航运文化丰富,这座古镇可以说是因川盐入黔而兴,是“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曾经这里商贾云集,形成了古镇浓郁的商埠文化底蕴。
第三大文化就是茶文化,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古镇里面现在青壮年大多都外出寻求发展了,留下的大多都是年纪偏大的人,古镇的老人们还保留了闲来无事茶馆相聚的习惯,在茶馆里面喝上一壶茶,聊上一会天,听上一会戏曲,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第四大文化则是山水文化,土城古镇不仅在整体格局上四山围合,二水环抱,凸显传统山水文化的影响,古镇周边的山水景观也非常的不错。
第五大文化就是红色文化,土城古镇因四渡赤水而出名,红军在这座依水而建的古镇上四渡赤水,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也在这里留下了很多红色文化,依托这些红色文化,该古镇建设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街、中国女红军纪念馆、青杠坡战斗遗址等建筑。
二郎坝天主教堂
二郎天主教堂离县城42公里,距仁怀市80公里,位于二郎河与桐梓河交汇处,为白墙青瓦的庙式建筑。
土城古镇
土城古镇位于赤水河中游,距习水县城28公里,是习水到赤水的中心接点,是黔中腹地西出川南的交通要道。小城三面临水,被面环山,小镇依山而建,水绕镇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三岔河崖墓石刻
在三岔河乡以北约1公里的岩上村,有一段高3米-7米不等,长约100多米的砂质崖璧上,遗有人工开凿的崖墓5穴。洞穴大者2.34米×2.32米,小者进深仅0.76米,崖墓下距三岔河面100余米。
位于南端第三穴左侧1.3米处,阴刻直书汉字3行,共37字。刻文中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
崖壁中段的第四穴内,左侧壁上有一浅浮雕鱼图,长0.4米,宽0.1米。鱼鼓鳍张嘴,作觅食状。
居于崖墓北端的第五穴旁摩崖石刻最多,墓门上端有一阴刻捕鱼图,图为一只打鱼船,船内伸出一根长竿,驱鸬鹚下水捕鱼。鸬鹚张嘴啄鱼,一鱼仓皇逃窜。另一墓门上方有阴刻直书5字,似为勒石人留名。
三岔河章武三年崖墓石刻,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属东汉石室中的“冢”型,它既有两汉时墓葬刻石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兼有摩崖刻石的风格。据考证,崖墓原有墓门,以石封固,但因历经1000多年的岁月,盗墓者毁门取走墓中随葬品,遂成空洞无门。后来被人们误为“峦洞”或“僚洞”。
本文 农牧产业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gnmcyw.com/post/3117.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