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破局而立,坚决遏制内卷式招商引资新路径
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部分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了“内卷化”现象,即为了争夺有限的项目资源,不惜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竞相提供优惠政策、土地低价出让、税收减免等“超常规”手段,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受损,甚至引发地方财政风险加剧,对此,《经济日报》多次发声,强调要坚决遏制内卷式招商引资,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内卷式招商引资的成因与危害
(一)成因分析
1、政绩观扭曲: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将招商引资数量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指标,忽视了项目的质量、环保标准及对地方经济的长远贡献,导致“唯GDP论”盛行。
2、资源有限性: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优质项目资源相对稀缺,地方政府为争夺这些资源,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的招商策略。
3、信息不对称:企业往往利用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心理,通过“货比三家”的方式争取更多优惠条件,进一步加剧了招商引资的内卷化趋势。
(二)危害剖析
1、财政压力增大:过度的税收优惠和土地补贴等优惠政策,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长期以往将影响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资源配置低效:低门槛、低标准的招商引资项目,往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市场公平竞争受损:优惠政策的不当使用,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抑制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4、环境压力加剧:部分项目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环保要求,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坚决遏制内卷式招商引资的必要性
(一)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遏制内卷式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优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高质量项目和企业入驻的关键,通过遏制内卷式招商引资,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优惠政策依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助于提升地区整体竞争力。
(三)保障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
合理的财政收支结构是地方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遏制内卷式招商引资,避免过度透支财政资源,有利于保障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政策导向
1、明确招商定位:根据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科学制定招商引资规划,明确招商重点和方向,避免盲目跟风。
2、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科学化的招商引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项目数量和投资额,更要重视项目的质量、技术含量、环保标准及对地方经济的长远贡献。
3、加强政策协同:加强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避免政策冲突和重复建设。
(二)创新招商模式,提升引资质量
1、精准招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精准分析企业需求和地方优势,实现精准对接和高效招商。
2、产业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3、以商招商:发挥已入驻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口碑传播和合作引荐,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三)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吸引力
1、简化审批流程: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企业注册、项目审批等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2、加强法治保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3、完善配套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
1、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培育创新主体: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遏制内卷式招商引资,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优化政策导向、创新招商模式、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创新驱动等方面入手
本文 农牧产业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gnmcyw.com/post/31262.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