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献血8次不能优先用血事件真相

陆樨 阅读:36 2024-08-30 09:42:00 评论:0

河北廊坊市发生的“献血8次不能优先用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起事件不仅触及了公众对无偿献血制度的信任,也暴露了医疗机构与采血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不畅、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本文将详细还原这一事件的真相,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事件背景

李先生是河北省廊坊市的一名普通市民,从2011年至2020年间,他共进行了8次无偿献血,最后一次献血是在2020年10月15日,献血量达到400毫升,当他在2024年8月15日因突发疾病入住霸州市第二医院,并需要手术治疗时,却遭遇了无法优先用血的困境。

起初,霸州市第二医院在8月16日和17日两次向廊坊市中心血站为李先生申请到了用血,并顺利输注了共计800毫升的红细胞,由于李先生的血色素仍然过低,未达到手术要求,需要继续输血,医院却告知李先生,由于他近期没有献血记录,无法优先用血,建议其家人或朋友先去献血,这一答复让李先生及其家人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怒,因为他们认为李先生多年来的献血行为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

事件发酵

事件迅速被媒体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公众对无偿献血制度的信任度受到质疑,纷纷质疑献血者的权益是否得到了有效保障,医院和血站之间的说法不一,更是让事件扑朔迷离。

医院方面表示,他们之所以要求李先生的家人再次前往献血,是因为廊坊市中心血站拒绝了他们的调血请求,而血站方面则坚称,没有近期献血才可以用血或优先用血的规定,是医院没有提交申请,如果提交申请就会给医院调血,双方各执一词,使得事件真相更加难以捉摸。

还原献血8次不能优先用血事件真相

真相还原

为了还原事件真相,廊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了调查组,对事件进行了全面调查,经过调查核实,廊坊市中心血站和霸州市第二医院均对此事负有责任,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对献血者优先用血政策掌握不准、解答有误,与患者沟通时方法不得当、缺乏关爱等问题。

1、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医院和血站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存在明显缺陷,导致双方在调血过程中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医院在得知血站血液紧缺的消息后,没有及时向患者说明真实情况,而是采取了主观臆断的方式,将问题归咎于患者近期没有献血记录。

2、工作人员对政策掌握不准:医院和血站的工作人员对献血者优先用血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主管医生在告知李先生无法优先用血时,错误地引用了“只有近期献血记录的献血者才可以优先用血”的说法,而实际上这一说法并非血站当时的答复,血站方面也表示,没有这样的规定,只要医院提交申请,就会根据库存情况给予调血。

3、与患者沟通时方法不得当:医院在与患者沟通时缺乏关爱和耐心,没有充分解释政策背景和实际情况,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了误解和不满,医院在告知患者无法优先用血时,也没有提供其他可行的解决方案或建议,进一步加剧了患者的焦虑情绪。

责任追究

针对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廊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法依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对廊坊市中心血站分管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供血科科长给予政务警告处分;对霸州市第二医院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给予政务警告处分,对输血科主任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主管医生给予政务警告处分。

这一处理决定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事件的高度重视和严肃态度,也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损害献血者权益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惩处。

反思与改进

此次事件虽然得到了妥善处理,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如何进一步完善无偿献血制度?如何加强医疗机构与采血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如何提升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完善无偿献血制度:国家应继续推进无偿献血制度的完善工作,明确献血者优先用血的具体条件和标准,确保献血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确保政策能够落地生根。

2、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医疗机构与采血机构之间应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在调血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双方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调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3、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医疗机构和采血机构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沟通能力,工作人员应熟悉献血者优先用血政策的具体

本文 农牧产业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gnmcyw.com/post/31878.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