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从成因到防治,全面解析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根据《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的数据,在过去几十年间,肾结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年轻人和儿童中,肾结石的患病率增长速度尤其令人担忧,肾结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又会带来哪些危害?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预防呢?
肾结石定义及分类
肾结石是某些物质在肾脏内过度浓缩后形成的小而硬的沉积物,这些物质包括钙、草酸盐、尿酸、磷酸铵镁等,依据结石成分不同,肾结石可以分为四大类:
1、含钙结石(主要为草酸钙和磷酸钙):此类结石最为常见。
2、尿酸结石:由尿酸结晶聚集形成。
3、感染性结石(主要为磷酸铵镁,亦称“鸟粪石”):由于泌尿系统内细菌活动引起。
4、胱氨酸结石:一种罕见类型,通常出现在有遗传缺陷的人群中。
肾结石的病因
肾结石形成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主要诱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结构不当:过多摄入高盐、高蛋白(尤其是动物性蛋白)、高糖食物会导致尿液中钙质及其他成分浓度升高;缺乏水果蔬菜等碱性食品会降低尿pH值,促进结石生成。
2、水分摄入不足:这是导致肾结石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每日水分摄入量过少使得尿液浓缩,容易析出晶体。
3、肥胖与代谢综合征:身体质量指数(BMI)偏高与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尿酸水平上升,均会增加肾结石发生风险。
4、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会减少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导致更多游离状态的钙离子进入血液循环并最终沉积于肾脏。
5、遗传因素:家族中若有肾结石病史,则其成员患病概率也相应增大。
6、其他疾病影响:如消化道手术、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症等都会改变肠道功能,进而影响人体对钙质及其他元素的吸收。
肾结石的症状与危害
1、疼痛:最为典型的表现之一,疼痛通常从腰部开始向腹部或大腿内侧放射。
2、血尿:轻微者肉眼难以察觉(显微镜下可见),严重时可呈现茶色或粉红色尿液。
3、恶心呕吐:常伴随剧烈腹痛出现。
4、排尿困难:尿频尿急但每次排尿量并不多,甚至有灼热感。
5、发热寒战:提示可能存在继发性感染。
长期未得到妥善治疗的肾结石可能会引起肾功能损害、尿路梗阻等问题,严重情况下,肾组织受损无法逆转,需要进行透析甚至肾脏移植才能挽救生命。
诊断与治疗
对于疑似患有肾结石的病人来说,医生往往会通过尿检、血液化验、X光片、B超或者CT扫描等多种检查手段来确定具体状况以及位置大小,一旦确诊之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予以应对:
自行排出:小于5mm直径的小结石有很大几率能够随尿液自然排出体外,此时建议多喝水保持每日至少2L以上的排尿量,并遵医嘱服用止疼消炎药物。
药物辅助溶解:针对部分类型如尿酸结石可通过碱化尿液使其逐渐溶解,当然这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适用于2cm以下且位置利于声波传播的单颗结石,通过外部装置产生的震动将之击碎成细小颗粒,随后借助尿流冲出。
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针对更大尺寸难以碎裂或者特殊部位难以触及的情形,则需考虑微创手术直接取出。
开放手术:当以上方法均无效或者存在禁忌症时最后考虑的方案,创伤较大恢复期长。
预防策略
1、增加水分摄取:每天至少饮用2升以上的纯净水或其他无糖低热量饮料。
2、均衡膳食:限制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果蔬全谷类。
3、规律锻炼:坚持适当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以增强体质并帮助钙质正常吸收利用。
4、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泌尿系统健康检查。
5、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都可能导致尿酸水平异常,需按照正规途径加以控制。
面对如此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既要树立科学认知又要采取积极行动去规避潜在威胁,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患病机率享受美好人生旅程。
本文 农牧产业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gnmcyw.com/post/34723.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