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观察,71个乘用车品牌仅3家盈利,汽车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喧涵 阅读:32 2024-11-23 12:30:13 评论:0

在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在71个乘用车品牌中,仅有3家实现了盈利,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当前汽车产业的严峻竞争态势,也预示着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在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咖荟·汽车夜话”上的发言,更是将这一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一、汽车产业转型期的非稳态竞争

王俊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迈入了一个非稳态竞争期,这种“内卷”式的竞争态势愈发明显,国内外市场都面临着良性竞争弱化的挑战,从市场数据来看,今年前10个月,国内汽车均价下滑了6.5%,其中燃油车均价下滑5.5%,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市场需求的疲软,也揭示了价格战在行业中的普遍存在。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尽管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竞争同样激烈,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国内共有98款新能源车上市,月销量超过1万辆的仅有10款,这意味着,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但能够真正站稳脚跟的品牌和产品并不多。

二、品牌盈利能力的分化

在71个乘用车品牌中,仅有3家实现盈利,这一数据无疑令人震惊,这背后,是品牌盈利能力的严重分化,一些头部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力、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盈利;大量中小品牌则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不足以及高昂的研发和运营成本,而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以长安汽车为例,尽管其总裁王俊对行业的未来持谨慎态度,但长安汽车自身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方面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得益于长安汽车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布局上的持续投入,对于大多数中小品牌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业内观察,71个乘用车品牌仅3家盈利,汽车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三、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与个性化

当前,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需求侧来看,用户需求和用车场景的不断变化,使得汽车产品形态向“新汽车”演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动力形式上,更体现在车身形式、智能化配置以及个性化定制等方面。

在动力形式方面,燃油车、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比例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今年1~10月,各动力类型中,燃油车、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比例为54%:19%:27%,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插混和增程混动)销量快速提升,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92%和107%,这预示着,未来五年,纯电动、混动和燃油车的份额比例将大致是4:4:2,多动力时代正在形成。

在车身形式和智能化配置方面,用户对车身形式的认知界限变得模糊,以往燃油车以尺寸大小、排量大小和内饰装潢豪华程度来区隔高低价位的车型,但智能新能源车更看重产品算力水平、传感器数量等参数指标,这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重资产投入与重复建设的难题,以算力为例,随着汽车产业数智化发展程度越来越深,算力不足等情况越发突出,预计到2025年算力需求将达万卡级。

四、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

在行业内部,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并存,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些企业则采取恶意抹黑、互挖墙脚、相互诋毁等不正当手段,试图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这种恶性竞争不仅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也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王俊在发言中强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共同构建新汽车命运共同体,通过创新、合作降低成本、加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解决共性难题,促进汽车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优势互补、良性竞争,这一观点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同。

五、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当前汽车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未来仍然充满机遇,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持续扩大;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的发展将为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包括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市场布局等方面,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品牌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

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也将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执法等措施,可以推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结语

71个乘用车品牌仅3家盈利的现象,不仅揭示了当前汽车产业的严峻竞争态势,也预示着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也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本文 农牧产业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gnmcyw.com/post/35779.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