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预防与应对

烜辉 阅读:37 2025-01-25 12:22:18 评论:0

乙肝的症状及其防治:一份详尽的指南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2.57亿人携带慢性乙肝病毒,每年因乙肝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88.7万,乙肝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了解乙肝的症状及如何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乙肝的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乙肝,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乙肝,并提供实用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一、乙肝的概述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感染后,病毒会侵入肝脏细胞并在其中复制,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进而损害肝脏功能,乙肝可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前者通常在感染后的六个月内发生,而后者则指病毒持续存在超过六个月的情况,慢性乙肝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二、乙肝的症状

1、急性乙肝症状

乏力与疲劳:这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患者常常感到极度疲倦,甚至日常活动都难以完成,这是因为病毒破坏了肝脏细胞,导致身体代谢异常。

食欲减退与恶心:许多急性乙肝患者会失去食欲,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这是因为肝脏无法正常处理体内的毒素,导致消化系统不适。

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是由于肝脏无法有效地处理胆红素所致,当胆红素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便会出现明显的黄色。

尿液颜色加深:患者的尿液可能变得深黄色或茶色,这也是胆红素排泄增加的表现。

右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会感到右上腹部不适或隐痛,这是因为肝脏受到炎症刺激引起的。

2、慢性乙肝症状

症状隐蔽性强:慢性乙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甚至没有任何不适感,这使得病情容易被忽视,直到肝功能严重受损时才被发现。

慢性疲劳与乏力:类似于急性乙肝,但症状持续时间更长,患者长期处于低能量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反复发作的消化问题: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这些问题往往伴随患者多年,给生活带来不便。

肝区隐痛或触痛:随着病情进展,肝脏炎症加重,患者可能会感到肝区隐隐作痛或触碰时疼痛加剧。

了解、预防与应对

体重减轻:由于长期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逐渐消瘦,体重下降。

3、晚期症状

肝硬化:若慢性乙肝未得到有效控制,肝脏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大幅下降,可能出现腹水、脾肿大、食管静脉曲张等症状。

肝癌:长期慢性乙肝还增加了患肝癌的风险,据统计,约有8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慢性乙肝病史,肝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但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肝区剧烈疼痛、黄疸加重、体重迅速下降等表现。

三、乙肝的诊断

1、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等标志物,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反映肝脏受损情况。

病毒载量测定:定量检测血液中的HBV DNA水平,评估病毒活跃程度和传染性大小。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检查:用于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脂肪肝、肝硬化或肿瘤等情况。

CT或MRI扫描:对于怀疑有肝癌或其他严重病变的患者,进一步进行CT或MRI扫描,获取更详细的图像信息。

3、病理学检查

肝活检:通过取出一小块肝组织进行显微镜下分析,直接观察肝脏细胞损伤程度和炎症类型,是诊断肝病的“金标准”。

四、乙肝的治疗

1、抗病毒治疗

核苷(酸)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能有效抑制HBV复制,减少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停药后易复发。

干扰素治疗:通过注射干扰素α,增强机体免疫力,清除病毒,疗程一般为6-12个月,副作用较多,需谨慎使用。

2、保肝护肝治疗

中药辅助治疗:如丹参、五味子等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减轻炎症反应。

营养支持:合理饮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肝脏恢复。

3、并发症管理

肝硬化的治疗:针对肝硬化患者,采用利尿剂、抗氧化剂等措施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肝癌的早期筛查与治疗:定期进行AFP检测、超声波检查等,一旦发现肝癌,及时采取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或靶向治疗等手段。

五、乙肝的预防

1、疫苗接种

新生儿接种:我国自1992年起实施乙肝疫苗普遍接种计划,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接种首剂乙肝疫苗,此后按0、1、6个月的程序完成全程免疫,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可使95%以上的婴儿免受乙肝病毒感染。

高危人群接种:对于医务人员、吸毒者、多个性伴侣者等高危群体,建议主动接受乙肝疫苗接种,提高自身保护力。

2、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不安全注射和输血:确保医疗操作中使用的针具和血液制品经过严格消毒和检测,杜绝因医源性感染导致乙肝传播。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传播风险;对于已婚夫妇中一方为乙肝患者,另一方应尽快接种疫苗并进行相关检测。

母婴阻断:孕妇如果携带乙肝病毒,应在产前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结合疫苗接种,实现有效的母婴阻断。

六、结语

通过对乙肝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全面了解,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认识这一疾病,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应该重视乙肝的危害,积极参与乙肝防治工作,为构建健康的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乙肝虽然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知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及时就医诊治,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并继续关注更多有关乙肝的知识,共同守护健康的未来。

本文 农牧产业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gnmcyw.com/post/36621.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