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亲密事件拍摄者涉侵犯肖像权,一场关于隐私与权利的探讨
在2025年3月23日的无锡马拉松赛场上,一段由参赛选手拍摄的赛前视频意外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视频中,一对举止亲密的男女因年龄差距和躲闪镜头的行为,迅速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随着视频的广泛传播,不仅两人的身份被网友猜测和造谣,更引发了关于拍摄者是否侵犯被拍摄者肖像权的讨论,本文将结合这一事件,深入探讨肖像权的法律边界、公共场所拍摄行为的法律风险,以及如何平衡记录生活与保护他人隐私之间的关系。
事件回顾
在无锡马拉松比赛期间,一位参赛选手在拍摄起跑前的画面时,无意间将身后一对举止亲密的男女拍进了视频中,视频中,男士的一只手搭在女士的肩上,两人看到镜头后,主动松开并拉开了一段距离,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社交媒体后,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猜测视频中的男性是远光软件的名誉董事长陈利浩,这一猜测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并引发了关于两人关系的种种猜测和造谣。
面对这一舆论风波,远光软件官方企业号于3月24日晚紧急发布澄清声明,强调陈利浩前几日均在广东履行公司公务,无锡马拉松比赛照片、视频中的男子与他没有任何关系,该公司保留对发布、传播不实信息的主体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而视频的拍摄者,在意识到视频引发的争议后,于3月25日将原视频进行了隐藏,并发布声明称自己并未受到任何威胁,也没有涉及任何经济交易,他选择隐藏视频的原因,一是出于对他人信息的保护,认为有责任避免他人信息的过度曝光;二是不希望自己账号的评论区充斥着对他人信息的无端猜测和谣言,不愿卷入这场风波。
肖像权的法律边界
这一事件的核心,在于拍摄者是否侵犯了被拍摄者的肖像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呢?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条的规定,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
- 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
- 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 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 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 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
显然,拍摄者在马拉松赛场上拍摄的视频,并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的情形,拍摄者的行为有可能构成对被拍摄者肖像权的侵犯。
公共场所拍摄行为的法律风险
在公共场所拍摄视频或照片,虽然看似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但也可能存在法律风险,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各类消息被快捷捕捉和高速传播,一旦拍摄的视频或照片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就可能对被拍摄者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以无锡马拉松事件为例,拍摄者本意只是想分享参赛选手的热情,却没想到因为视频中一对男女的亲密举动而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随着视频的传播,不仅两人的身份被网友猜测和造谣,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拍摄者在公共场所拍摄时,还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尽管在公共场所拍摄通常不被视为侵犯隐私权,但如果拍摄者故意针对特定个人进行偷拍或恶意记录,就可能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如果拍摄的视频或照片中包含了他人的私密信息,如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也可能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
平衡记录生活与保护他人隐私的关系
如何在记录生活的同时,又能够保护他人的隐私呢?这需要我们在拍摄和分享视频或照片时,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拍摄者在拍摄时应该尽量避免将他人作为背景或焦点进行拍摄,如果确实需要拍摄他人,应该先征得对方的同意,尤其是在拍摄涉及个人隐私或敏感信息的场景时,更应该谨慎行事。
在拍摄和分享视频或照片时,应该尽量对他人的面部信息进行模糊处理或打码,这样不仅可以保护他人的隐私,还可以避免因为视频或照片的清晰度过高而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
拍摄者和分享者还应该增强媒介素养和责任意识,在分享视频或照片时,应该避免使用可能引发侵权纠纷的“花边信息”,不要刻意去挖掘和传播他人的私密信息,也应该积极抵制和举报那些侵犯他人隐私和肖像权的行为。
案例分析:无锡马拉松事件的启示
无锡马拉松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拍摄和分享视频或照片时,要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或冲动而侵犯他人的隐私和肖像权。
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网络舆论时,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要盲目跟风或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以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
无锡马拉松事件还告诉我们,在公共场所拍摄时,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和负责任,不仅要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和肖像权,还要积极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无锡马拉松亲密事件拍摄者涉侵犯肖像权的事件,引发了我们对肖像权、隐私权以及公共场所拍摄行为的深入思考和探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我们也应该积极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媒介素养知识,以便在记录生活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他人的隐私和肖像权。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能够让大家对肖像权和隐私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鼓励大家积极探索更多关于隐私保护和肖像权维护的相关信息,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
本文 农牧产业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gnmcyw.com/post/39425.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