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称缅甸强震并非意外事件

西悦 阅读:11 2025-03-30 06:00:55 评论:0

2025年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7.9级强烈地震,这场地震不仅给缅甸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引发了全球对地震成因和防灾减灾体系的深刻反思,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刘杰指出,缅甸强震的发生并非意外事件,而是与全球板块活动的相对活跃阶段密切相关,本文将深入探讨缅甸地震的成因、历史背景、影响以及防灾减灾措施,以期为未来的地震预警和应对提供参考。

缅甸地震的成因

缅甸位于欧亚地震带,其地质命运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注定,印度板块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向北俯冲,如同巨型推土机将欧亚板块南段挤压抬升,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与青藏高原,在缅甸境内,这场碰撞却呈现出独特的“斜向俯冲”模式,印度板块不仅向北推进,还向东楔入欧亚板块下方,导致地壳深部产生持续应力积累。

中国科学院最新研究显示,缅甸下方的地幔物质正以扇形流动方式向东南扩散,这种深部运动与浅部地壳变形形成协同效应,使得掸邦高原成为板块能量释放的敏感区,这种地质构造直接导致缅甸地震呈现出高频率与高破坏性的“双高”特征。

缅甸境内交织着五条活跃断裂带,其中实皆断裂带最为危险,这条纵贯南北的“地质伤疤”穿过内比都、曼德勒等核心城市,历史上曾在1929-1930年间连发多次强震,根据地质周期规律,该断裂带已进入新一轮活跃期,专家警告未来数十年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

缅甸还处于“双断裂带夹持”状态,西部的若开断裂带与东部的格博断裂带形成对冲格局,当印度板块的挤压力超过岩石强度时,断层就会突然错动释放能量,这种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使得缅甸地震频发且破坏力巨大。

历史上的缅甸地震

缅甸地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据统计,自1900年以来,震中周边300公里范围内发生了十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912年,震级达到8级,近年来,缅甸也多次发生强烈地震。

研究员称缅甸强震并非意外事件

  • 2011年3月24日,缅甸东北部发生7.2级地震,造成至少25人死亡,多人受伤,这场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公里,中国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等地均有强烈震感。
  • 2012年11月11日,缅甸再次发生6.8级地震,导致20多人死亡。
  • 2016年,缅甸西北部先后发生两次6.8级地震,全国多地均有震感。
  • 2018年、2021年和2022年,缅甸均发生了6级以上地震。

这些历史地震事件表明,缅甸一直处于地震活跃区域,且地震的频率和强度均不容忽视。

2025年缅甸7.9级强震的破坏与影响

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中部再次发生强烈地震,震级达到7.9级,震源深度30公里,这场地震是缅甸近年来发生的最大规模地震,也是全球迄今为止今年发生的最大规模地震之一。

地震发生后,缅甸首都内比都、最大城市仰光等地震感强烈,离震源较近的曼德勒损失尤为严重,市内老旧民房坍塌较多,曼德勒大学也有建筑倒塌,并发生了火灾等次生灾害,横跨伊洛瓦底江、连接实皆和曼德勒的交通枢纽实皆大桥在地震中拦腰折断,导致缅北三条国家级公路中断,此外还有约200公里铁路轨道变形,救援物资输送面临严峻挑战。

据曼德勒省灾害管理部门通报,首府曼德勒市超过300栋建筑倒塌,包括一所医院和两所学校,19世纪建造的皇家宫殿外墙也有大面积剥落和坍塌,当地红十字会初步统计显示,数百人被困废墟,伤亡情况不明,由于曼德勒周边还有反政府武装活动,后续救灾的物流运输存在困难。

缅甸其他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地震的影响,内比都很多幸存者躺在医院院落的地面上等待接受医疗救助;仰光虽然距震中相对较远,但商业活动和交通状况也受到了影响,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组发布信息称,根据缅甸自然灾害管理法,缅甸实皆省、曼德勒省、马圭省、掸邦东北部、内比都、勃固省等地震受灾严重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此次地震不仅给缅甸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引发了周边国家的强烈震感,泰国曼谷及其附近地区、北部、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均有震感,首都曼谷一栋在建高楼因强震倒塌,造成1人死亡,43人失踪,泰国证券交易所也称地震发生后暂停全市场股票交易。

国际救援与应对

地震发生后,缅甸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组织救援力量前往灾区,由于人力和物力严重不足,很多时候无法向灾民提供帮助,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呼吁国际社会向缅甸提供援助和支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缅甸地震在纽约总部发表声明,向该地区的政府和人民表示哀悼,他表示,联合国系统正在动员力量,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联合国已从紧急救济基金中初步拨款500万美元,以支持救援行动。

中国作为缅甸的友好邻邦,也迅速响应了缅甸的求助,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一行37人,携带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无人机等应急救援物资共112套抵达缅甸仰光,成为首支抵达缅甸的国际救援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愿根据缅方需要,尽己所能向缅甸灾区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救援和支持。

防灾减灾措施与未来展望

缅甸强震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减轻未来地震带来的损失,缅甸政府和国际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提高地震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为政府和民众提供更早、更准确的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完善抗震建筑规范:在地震多发区域,应严格执行抗震建筑规范,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对于老旧建筑,应进行加固改造,提高其抗震能力。
  3.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调集救援物资,加强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其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4.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演练等方式,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让民众了解地震的危害和应对措施,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冷静、科学避险。

随着全球板块活动的持续和缅甸地质构造的复杂性,缅甸仍有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对能力将是缅甸政府和国际社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缅甸强震的发生并非意外事件,而是与全球板块活动的相对活跃阶段密切相关,通过深入探讨缅甸地震的成因、历史背景、影响以及防灾减灾措施,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和应对挑战,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而奋斗。

本文 农牧产业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gnmcyw.com/post/39735.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