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景点(《西安·灞桥区·韩信墓》陕西名胜简介)

彦荣 阅读:538 2024-03-23 16:22:11 评论:0

《西安·灞桥区·韩信墓》陕西名胜简介

在西安市灞桥区龙王村。韩信墓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葬地。

韩信(?—前196年),幼少有志,受胯下之辱和黄公之略,为汉初大将,军功绝世,先封齐王,后封楚王。在“楚汉战争”中,刘邦采其策而取关中,不久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建立汉朝。后受人诬告谋反,降为淮阴侯,复被诬告与陈豨勾结反汉,被皇后吕雉派人杀于长乐宫钟室,这是汉高祖刘邦十一年(前196年)之事,后被宫人葬此。

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曾立墓碑,此墓地约亩余,上建有祠,而今,被夷为平地,有关方面和人士曾呼吁省市文物单位加以保护之。

韩信故里位于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境内。这里古迹甚多,历史上寺庙达81处之多。

韩候故里,韩信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位于淮安市楚州区内。古淮阴指代的就是今天的楚州区及其周边地区。淮安市自古名人辈出,素有“九省通衢”“入京孔道”之称。

韩信纪念馆。景区占地10万平方米,是古代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既再现秦风汉韵,又展示韩信文化遗迹。

在古运河楚州区段的堤岸上有一座高耸的牌坊,上面镌刻着“韩侯钓台”几个鎏金大字。牌坊下有一亭,亭左侧是漂母祠,下首就是韩侯钓台。韩侯钓台为一砖砌亭,前竖书“韩侯钓台”。

漂母祠为一民房式四合院。正屋面南三间,硬山隔扇直棂窗。正堂供奉漂母塑像。左右联书写着:“人间岂少真男子,千古无如此妇人。”门前的楹联更是工整:一饭食韩信,巾帼丝巾早把黄金轻粪土;千秋拜遗庙,淮流堤旁有谁青眼识英雄?

在镇淮楼的东北方,座北朝南,原为三进花园式建筑,在正殿上,有韩信坐像,两侧有侍童分立左右。殿内悬挂着“乃白精心”、“国士无双”、“兴汉三杰”等牌匾,两面山墙上镶嵌有韩信事迹和明人题刻。后渐湮废。

1982 年,当时的淮安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尚存的后殿进行了大修。重建了围墙、门楼。门楼上首镌刻着“汉韩侯祠”的隶书大字,重建的正殿为单檐硬山隔扇,仿汉建筑风格,显得古朴庄重。殿内重塑了韩信像,修复和添置了一批文人题刻。院内广植花草,栽种青松翠竹。

漂母墓 对韩信有一饭之恩的漂母,其坟墓仍存于今淮阴区码头镇境内,俗称泰山墩,历史文献中常称之为漂母墓。后经考证,此墓为清代墓葬。

北魏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注.淮水》中写道:“淮阴故城东西两冢(冢:坟墓),西者漂母冢也,周回数百步,高十余丈。”

码头镇,改革开放以来,逐步仿建了关于韩信的历史文化胜迹。仿韩信故里公园内建有仿淮阴侯庙、仿韩信钓鱼台、仿胯下桥、仿漂母岸、仿千金亭等。

相传在公园前191年汉惠帝大赦天下,即令射阳侯刘缠(即项伯)为韩信建祠,后圮废于宋末元初。今淮阴侯庙重建于2002年5月,位于韩信湖南岸,背对湖水,寓意韩信背水列阵,用兵出神入化。其建筑为典型的汉代风格。

2002年仿建韩信钓鱼台。亭额“伪韩侯钓台”五字。两侧亭柱楹联:“枵腹待机,反秦猛士能藏志;急流垂钓,命世雄才只赚龙。”“岁月无情,消逝几多渔利客;清淮有幸,流传千古占鳌钩。”钓鱼台临水面的楹柱上亦有楹联:“千秋共钓,怀瑾握瑜双国士;异代同逢,扶周兴汉两鱼竿。”楹联把兴周名将姜子牙与韩信一起颂扬,强调韩信在建立汉王朝中无出其右的功勋。 

胯下桥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韩信衣锦还乡后,以德报怨,仍给屠中少年授职。后乡人立胯下桥纪念此事。旧志对胯下桥多有记载,1993年,码头镇政府仿修胯下桥券门。

千金亭 位于韩信湖东岸。韩信少时垂钓湖边常受漂母施食,信曾对漂母表示:“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老人家。”漂母说:“我是同情你不能养活自己,哪里是指望你报答呢!”韩信衣锦还乡后,赠漂母以千金。码头镇旧有千金亭毁于水患,今千金亭为2003年复建,亭呈正方形,亭额上有“千金亭”三字,亭柱悬有两副楹联:“爱心本无价,然诺足千金。”“宏慈博爱千金难买,至信精诚一诺弗移。”

本文 农牧产业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gnmcyw.com/post/4212.html

标签:生活百科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