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的景点(陶然亭公园的景区景点)

元驹 阅读:904 2024-03-26 11:50:01 评论:0

胜春山房景区

“胜春山房”景区为公园的八大景区之一,坐落于公园西侧,是一处以月季为美景的景区。“胜春山房”景区以喷泉和不同品种的月季为主景。在中心广场设置了一个3米高的主喷泉,以此为中心,月季种植块呈发散状,每个种植块选用全部来自荷兰的不同品种、颜色的月季。

华夏名亭景区

华夏名亭景区是公园的园中园,景区内集中仿建了中国六省九地的知名历史名亭,有“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结合园内各个亭区不但独立成景,而且景景相连,以竹树分区,使峰回路转,各有千秋。1989年华夏名亭园荣获全国设计金奖。

陶然佳境景区

陶然佳境景区位于陶然亭湖中央岛,为公园代表性景观。岛上主要栽种秋色植物,是一处突出“陶然”主题的生态型景区。作为文化游览区,岛上历史遗迹较多,其中慈悲庵、陶然亭、高石墓等为该景区的核心景点。

潭影流金景区

景区内银杏林丰密茂盛,银杏树高大挺拔,树冠上的枝叶相互交错着。此景区原是北京南城一处名胜——黑龙潭。“潭影”,指北京人记忆中的黑龙潭旧景;“流金”,穿过银杏林的蜿蜒溪水漂满金色落叶。林间设有栈道与木平台供游客休息。景区内还设有茶屋阅览室、太极运动场、健足步道等多处休闲运动场所。花街栽种颜色丰富、品种多样的花卉。 陶然亭 陶然亭是清代的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当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创建此亭,并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为亭题额曰“陶然”。这也是公园名称的由来。亭上黑色的匾额是齐白石老先生留下的字,下面楹联:“烟藏古寺无人道,踏倚深堂有月来”,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书写的。亭内金色“陶然”二字的匾额是建亭人江藻书写的,下面“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是禁烟名将林则徐留下的楹联。在亭梁上还有优美的苏式彩绘,它们是:采菊图、八仙过海、太白醉酒和刘海戏金蟾。在亭子两面的墙上还有许多石刻都非常珍贵。

慈悲庵

慈悲庵是创建于元代的古刹,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它山门向东,院内有四个小院。庙内西侧的三间敞轩就是陶然亭。这座建筑最初是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修建的,庙的总面积为27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准提殿、文昌阁、陶然亭等。自清代以来,一直成为封建士大夫、文人墨客聚会游览的地方,至今留下很多诗文作品。在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在此进行革命活动,而成为北京的一处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

到解放前夕,这里已经到处是残墙败壁,建筑凋零。解放后,随着陶然亭公园的新建,慈悲庵才获得了新生。作为革命纪念地,这座庙于1978年重修并重新恢复了革命陈列室,开辟了园史陈列室。

观音殿

观音殿是慈悲庵的主殿,观音殿殿内原来供奉的是西方三大士:大乘佛教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的藤胎泥像。在道光28年,殿额为“大自在”。康熙43年,殿额改为:“自在可观“。

准提殿

准提殿坐南朝北,与观音殿相对。“准提”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清净。准提殿原来供奉准提等3位菩萨。殿额为:“准提宝殿”。殿联是:“法雨慈云众生受福;金轮宝盖两戒长明”。现为公园碑刻陈列室。

文昌阁

文昌阁坐北朝南,面阔3间(8.1米),进深1间(44米)。高约10米,总建筑面积为83.28平方米。阁前有一小方亭。楼上朝南一面有廊,可凭栏眺望。文昌阁木质的梁檩栋枋外露部分,以及亭、廊的天花板,都饰有彩绘,颇为华美,加之此阁虽小却颇具特点,因而,它虽无飞檐斗拱的造型,但危楼高耸,也颇觉飘逸灵秀。文昌阁内祀奉的是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和魁星,这两位神祇是主宰文运兴衰和功名禄位之神,最受读书人的崇敬。故在封建时代,它一直是进京参加会考的考生们顶礼膜拜的圣殿。文昌阁旧有为人预卜命运的“文昌阁签诗”百首,皆系集古诗而成的七言绝句,传为纪晓岚所作。僧人把这些诗写成“文昌灵签”,供来此问卜者抽签。

云绘楼

云绘楼皇家园林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在中南海内东岸,双层楼廊,画檐雕梁,玲珑秀丽,是当时皇帝登楼观赏太液清池,写字、绘画、吟诗作曲之处。1954年因施工需要拆除,建筑学家梁思成考虑这组建筑结构和风格独具特色,建议保留,周总理表示赞同,并与梁思成一起到陶然亭亲自选址,把这组建筑完整地迁建到本园的西湖南岸。1984年,云绘楼,清音阁被列位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园再次油饰修缮,并配以汉白玉栏杆,使它更加巍峨壮观。

辽代经幢

经幢全名为:故慈智大德佛顶尊胜大悲陀罗尼幢。是为了纪念慈智和尚而建的。幢身上刻的是慈智和尚的生平事迹。慈智和尚姓魏名震,在辽道宗耶律宏基年间进宫讲过法,并赐予紫衣慈智的称号。慈智和尚圆寂的第二年,他的弟子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坟前建立此幢。1964年,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来到陶然亭时说:“辽幢很有历史价值,它是测定金中都城址位置的重要坐标,同时还是北京历史上的一处重要水准点。”

金代经幢

经幢是古代宗教的一种石刻,创建于唐代。庵内这尊经幢幢身为8面型。幢身刻有4尊佛像以及4段梵、汉两种文字的经文。4尊佛像都是螺髻袒胸,盘膝而坐,脑后衬有火焰光环,神态安详,栩栩如生。各自按照佛家特定的涵义,摆出不同的手势。4段经文分别是《观音菩萨甘露陀罗尼》、《净法界陀罗尼》、《智炬如来心破地狱陀罗尼》。但是有一面的经文已经模糊不清,只能看到“天会九年”几个字。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北汉主刘君和金代太守完颜盛用过“天会”这个年号,但是北汉政权仅存在29年,而且地域没有涉及北京的范围。所以学术界认为这尊经幢是金代遗物,距离现在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在经幢两边各有南北两个大殿。

窑台

明朝的朱棣皇帝曾经在陶然亭一带设立了一个黑窑厂,专门掌管烧制砖瓦的事物,又因为前面的小山上建有高大的窑神庙,所以人们就都叫这座小山为“窑台”,久而久之窑台成为了黑窑厂的代表。

到了康熙年间,这个窑厂交给窑户自己打理,而后就衰败了,到了乾隆年间有些人自发的在窑台上搭凉棚,设茶具,很多人都喜欢到这里来登高饮茶,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少登窑台的诗句,像王渔洋就在《黑窑厂登高》中写到:寒云萧瑟古今哀,携客同登万里台。“窑台登眺”逐渐成为了南城的一处著名的观景点。

解放后公园为了恢复这处古迹于1961年重修了窑台茶馆,并于1982年和1984年两次对它进行了重新修缮,茶馆的院中还摆放一块唐代出土的窑炼,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赛金花墓

赛金花墓在锦秋墩南坡上,位于香冢、鹦鹉冢之西。墓为大理石砌成,墓前立有高1.8米的花岗岩巨碑,现墓碑陈放于慈悲庵石刻陈列室内。

沧浪亭

宋、庆历四年文人苏舜钦所创,原亭置北埼,清康熙三十四年巡抚宋荦移此山岭。亭立山岭,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山上古木森郁,青翠欲滴,左右石径斜廊皆出于丛竹、蕉、荫之间,山旁曲廊随波,可凭可憩。遁级至亭心,可凭陵全园景色,旧时可眺南园田野村光,周望极目可数里,园外涟漪一碧与山亭相映,亭柱石刻联珠独点其妙,相传亭中石棋枰为子美遗物。 看山楼

看山楼,位于明道堂南侧山石之上,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创建,取卢集诗:“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之意,故名。楼筑于洞曲之上,共三层居园之西南隅,近俯南园,平畴村舍,远眺楞伽、七子和灵岩、天平诸山,隐现槛前。而今已被周围的高楼所围,视野近乎咫尺,旧景已不复见。 面水轩

面水轩,原为“观鱼处”,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为“面水轩”,袭唐杜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之意,故名。此轩面北临流,庭前古木参差交映,轩左复廊一条蜿蜒而东,两面可行,内外借景,隔水迎人。相传,临河一带旧有湖石玲珑,形有五百罗汉像之说。 翠玲珑

翠玲珑,又叫做“竹亭”,有三间房,另外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南宋绍兴初韩世忠时就有其名,取苏子美诗“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为名。此处前后,万竿摇空,修竹如林,粉墙竹影,滴翠匀碧,历来为文人墨客雅游、静观、觞咏、作画之地。 观鱼处

观鱼处,又名“静吟”,庄子语“庄子与惠子观鱼于濠梁之上”故取名“观鱼处”,此处旧为“自胜轩”,康熙巡抚宋荦重修沧浪亭记曰“循北麓稍折而东,小轩曰‘自胜’,迤西十余步为屋三楹曰‘观鱼处’”可见今之观鱼处为旧之“自胜轩”,而今之面水轩实为旧观鱼处,其皆为同治重修时所改,将轩改筑亭,是因康熙时移亭于山之岭,故在北碕处筑亭以为弥补。 仰止亭

仰止亭,袭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而名。此为半亭,始筑于同治年间,其名与五百名贤祠有关,亭内嵌有御题文徵明小像石刻,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新亭建在遗址上,原亭为六棱六柱、六角形屋盖式凉亭,石木结构,高6米,周长20米,顶盖小青瓦、柱为红色、顶内盖板与花额窗为绿色,亭西一米靠山处立有“讲经台”石碑一块。 五百名贤祠

五百名贤祠,此祠道光七年陶澍所创,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恩锡重建,当时搜求刻像,存者大半,觅得拓本,补刻自晋散骑常侍顾公荣至清初尚书彭龄一百四十人,皆旧记所有,共自林文忠公则徐至吴学士信中十二人,则旧记无之当为丁亥以后所增。 明道堂

明道堂,位于园内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为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所创,龚苏舜钦《沧浪亭》中语“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名。旧为会文讲学之所,此堂开敞四舍,宏伟庄严,是为园中主厅。其北峰峦若屏,乔木郁然苍翠。该堂的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门厅三层,礼拜厅二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该堂的建筑物至今犹存,现在作为福州天安堂的附属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清香馆

清香馆,又名“木犀亭”,南宋绍兴初韩世忠时所题。袭唐李商隐诗“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之意,故名。馆前一道漏窗粉墙,自成院落,院内植有桂花数枝。 瑶华境界

瑶华境界,南宋绍兴初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时就有其名。明卢熊府志“梅之亭”曰“瑶华境界”。瑶华,本为传说中的仙花,色白似玉,花香,服食可致长寿,为仙界之人所食。此为借称,景色已经改变。此屋北对明道堂,南有丛竹掩映,原为园主会客之所。题额美丽脱俗,催发人们的浪漫情思,虽与景点不甚相合,但于质朴素雅的院落之外,仿佛又另辟仙苑幻境,倒也别有情味。

本文 农牧产业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gnmcyw.com/post/4342.html

标签:生活百科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