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远的(如果我要在一天之内去番禺沙湾古镇、宝墨园以及南粤苑的话)

静诗 阅读:535 2024-03-26 23:39:00 评论:0

绝对能走完, 要看你从哪里去, 宝墨园跟南粤苑在一起的,门对门,步行三分钟足够,沙湾古镇在另一边,从那宝墨园过去开车十分钟吧!建议早上去沙湾古镇,大热天的,毕竟早上不太晒,两个小时足够看完整个地方(快的话一小时也行),再去宝墨园,里面不大,也就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时间可以搞定,宝墨园门口对面就是二期(南粤苑),记得没错的话下午三点半有舞龙舞狮(现在不确定是不是一定有),里面全程有走廊遮阳避雨

通过近5年的大区和区块(带)研究,对本区的地质结构、生、储、盖、圈、保等条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通过综合评价研究,对本区的勘探有利区也有了进一步明确。尤其通过与鄂尔多斯中部气田的对比研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华北地区古生界勘探的主要矛盾是保存条件。并通过多年勘探实践,认识到华北东部地区以古生界为油气源的多种成藏类型的特点。因此,应选择保存条件相对好、不同领域、不同成藏类型的构造或圈闭,择优钻探的原则,力争有所突破。下面就优选出的孔店、堂邑、油房-南马会、来远、博平等5个有利构造带及所选择的南堂邑、王官屯、南马会、蒋官屯等4个突破口圈闭进行论证。

(一)重点区带描述

1.孔店构造带

位于渤海湾坳陷区黄骅块坳中南部,沧东凹陷与盐山凹陷(第三纪)之间,为一北高南低的中央隆起带,面积900km2。有4个局部构造,即孔店凸起、孔西鼻状背斜、孔72断鼻及王官屯断鼻。地震为三维覆盖,钻遇古生界探井8口,其中古生界获工业油流井1口(孔古3)、“古生中储”工业油流井1口(孔古4),出水井2口(孔古1、孔71),见显示井3口(孔72、官古1、军2),无显示井1口(孔8)(图4-3-5)。

图4-3-5 孔店构造带奥陶系顶面构造图

(1)古生界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

本区下古生界厚达1200m,生油层系为奥陶系,厚约700m,烃源岩厚约550m,残余有机碳0.18%~0.2%,沥青“A”0.0334%;上古生界在本区厚800~900m,其中煤层厚13~25m,暗色泥岩厚150m,泥岩有机碳>2%。据官古1井石炭系煤层(井深4100m)Ro为0.93%,推测奥陶系Ro在1.2%左右,均处于生油阶段。上古生界生烃强度24×108m3/km2,下古生界生烃强度8×108m3/km2,古生界总生烃强度32.0×108m3/km2。

(2)构造带位于古生界二次成烃区

构造带形成于印支—燕山早、中期,后经喜马拉雅期改造而定型。古生界烃源岩有两次成烃期:新生界沉积之前,煤系Ro为0.65%,已进入生油窗,为第一次成烃期;新生界沉积后,Ro增加到0.93%,油气大量生成,为第二次成烃期,也是主要成烃期。构造形成于主要成烃期之前,对油气藏形成非常有利。

(3)两套区域性储层

一是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储层,厚达140m左右,属河道、辫状河道沉积体系,物性好,平均孔隙度14%,渗透率8.5×10-3μm2;二是奥陶系顶风化壳厚度大于150m,孔隙度4.6%~7.2%,渗透率0.365×10-3μm2。

(4)具较好的保存条件

一是盖层厚,二叠系石千峰组及三叠系总厚达652m;二是区域水动力条件好。据71井寒武系水样分析,总矿化度达3.4万~4.3万mg/L,属NaHCO3水型,反映地下水活动微弱。

(5)王官屯断鼻为古生界重点勘探目标之一

①圈闭面积大、幅度高:奥陶系顶圈闭面积28km2,幅度400m,高点埋深4350m。

②位于王官屯构造南北高点之间鞍部的官古1井油气显示活跃。该井由于工程原因于井深4199m太原组完钻,井深3800~3900m石盒子组井段气测异常明显,总烃由0.06%上升到0.4%,泥浆粘度增大,并见3m油斑显示,山西组砂岩也见到油斑显示,古生界之上J-K地层普遍见油斑、油迹及萤光显示。

根据上述,王官屯构造圈闭落实,规模较大,形成时间早,位于古生界二次成烃区,除钻探古生界外,还可兼探中生界与第三系,是较现实的钻探目标。用圈闭法预测古生界的资源量:油3000×104t,气78×108m3。

2.堂邑构造带

位于临清块坳东部莘县和冠县凹陷之间,面积1500km2。二维地震测网1km×2km,钻入古生界探井7口(其中一口工程报废),有6口井于古生界见到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图4-3-6)。

(1)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

本区为奥陶纪原型盆地的沉积和生油中心,奥陶系沉积厚>900m,其中烃源岩400~700m。残余有机碳最高0.52%,平均0.2%以上,沥青“A”79×10-6~178×10-6,平均123.3×10-6。上古生界烃源岩厚160~215m,其中煤层厚15m左右,暗色泥岩有机碳>2%,沥青“A”868×10-6~1236×10-6。康古4和堂古2井煤层Ro分别为0.68%~0.78%及1.17%,均处于生油阶段。上古生界生烃强度28×108m3/km2,中奥陶统生烃强度18×108m3/km2,古生界总生烃强度达46×108m3/km2。

(2)构造带位于古生界烃源岩二次成烃区

据堂邑构造带石炭二叠系煤层Ro(1.0%左右)分析,该构造带于三叠纪末印支运动以来为一长期继承性古隆起。构造带东、西两侧的莘县、冠县凹陷沉积了较厚的中生界及第三系地层(>5000m),为古生界烃源岩二次成烃创造了良好条件。位于“凹中隆”的堂邑构造带正是油气运移的指向。莘、冠凹陷二次生烃面积7500km2,二次生烃量可达390000×108m3,供应堂邑构造带按1/2计算则为195000×108m3。

图4-3-6 临清东部地区下古生界顶面构造图

(3)具有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

构造带自北而南有康庄、北堂邑、南堂邑3个高点,除北堂邑因后期断裂活动强烈保存条件较差外,其余两个高点都具有一定的保存条件,地层水矿化度>6×104mg/L,水型为CaCl2,奥陶系之上有一定厚度的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覆盖。

(4)南堂邑构造为古生界重点勘探目标之一

①圈闭面积大、幅度高。奥陶系顶面圈闭面积98km2,闭合幅度650m,高点埋深3250m。

②控制堂邑构造带的两条大断层至此已经消失(堂西断层)或相对减弱(堂东断层)。

③古生界地层保存完整,其上还有1100m左右的三叠系覆盖,用圈闭法预计资源量为气:159×108m3,油:4760×104t。

3.油房-南马会背斜带

位于沁水块坳中部深坳区。地震工作已达详查阶段,对部分老资料又进行了重新处理解释,是目前沁水块坳最落实的背斜构造带(图4-3-7)。

该背斜带共发现和落实局部圈闭11个,其中Ⅰ类4个,Ⅱ类4个,Ⅲ类3个。总圈闭面积204.4km2(奥陶系顶面)。其中油房、横岭、榆社、南马会等4个Ⅰ类圈闭,面积127.1km2,占总圈闭面积的62%。幅度一般>150m。

对上述4个Ⅰ类圈闭高点部位进行碳氢检测,其石炭系—奥陶系顶,三瞬、亮点、声阻抗、AVO均有含气异常显示。对个别高点,进行速度模型反演,高点部位奥陶系地层顶部有速度下拉现象,预测油房、横岭、榆社、南马会背斜有含气的可能。区带资源量为555.8×108m3。

对上述4个Ⅰ类圈闭,根据其所处区带构造位置、圈闭落实程度、保存条件等进行优选,南马会背斜应作为首选钻探目标。

南马会背斜,位于该构造带南端,紧临沁水块坳的中心部位,奥陶系顶面圈闭面积27.0km2,闭合幅度175m,高点海拔-1000m,埋深1950m,背斜东侧为一较深向斜(-1500m)与盆地东缘隆起相隔,因此,水动力保存条件,要优于其他圈闭。用圈闭法预测资源量为117×108m3。

4.来远背斜带

位于沁水块坳中北部,沁水复向斜的中心部位。是CSAMT测量新发现的背斜隆起带。构造带范围约1600km2,后于1996~1997年共做二维地震测线21条进行构造落实工作,目前测网密度已达3km×2.5km,东北部达3km×4km。经解释和评价,Ⅰ类圈闭一个(来远背斜),面积32km2,Ⅱ类4个,面积46.1km2,Ⅲ类4个,面积44.15km2(图4-3-8)。该背斜带经分析有以下3个有利条件:

(1)远离盆地边缘供水区,水动力属弱交替区,预测地层水为NaHCO3水型,总矿化度>4000mg/L,保存条件相对较好。

(2)构造靠近块坳中心部位,是典型的凹中隆,而且就其圈闭面积和闭合幅度是目前沁水块坳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背斜带。其中来远背斜圈闭面积(奥陶系顶)32km2,闭合幅度300m,高点埋深1550m,测网密度2.5km×3km,圈闭落实。

(3)对通过来远背斜的6条地震测线进行了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声阻抗、AVO等项特殊处理,发现速度降低、振幅和频率衰弱以及波阻抗、亮点、AVO均有异常现象,预测来远背斜南高点有含气的可能。

图4-3-7 油房-南马会背斜带奥陶系顶面TC反射层构造图

图4-3-8 来远背斜奥陶系顶面(TC)构造图

与油房-南马会背斜带相比,其不利因素主要是:

①地面调查中,该区为一断裂带,且以正断层为主,因地震勘探未发现,可能属表层断裂。

②东西两翼逆断层离高点太近,不利于天然气的保存。

5.博平构造带

位于鲁西隆起西缘兰聊断裂上升盘荏平-阳谷块凸北段,地震测网密度1.2×1.2km~0.6×1.2km,构造带面积600km2(图4-3-9)。

图4-3-9 博平构造带奥陶系顶面构造图

(1)上、下古生界两套烃源岩厚度大、质量高

下古生界沉积厚1500~1600m,主要生油层系奥陶系厚达1000m,其中烃源岩厚达600m,是奥陶系原型盆地沉积和生油中心。上古生界烃源岩厚200m左右,其中煤层>10m,煤层显微组分据12口井56个煤样分析,易于生气的壳质组和富氢镜质组之和占显微组分的45%~62%,这种组分不但生烃能力强,而且在演化程度较低情况下(Ro为0.5%~0.8%)就可大量生烃。

(2)古生界油气显示活跃

构造带南侧的聊古1井,录井中于新第三系明化镇组见油斑2层4.5m,奥陶系8层5.5m油迹灰岩,并于井深823m(奥陶系马家沟组)泥浆槽面见油花。聊古1井对788.59~866.98m井段测试可自溢水,带少量油花,日产水462m3,于井深876.92m取水样分析矿化度5138mg/L,水型CaCl2。在奥陶系埋藏浅又无石炭二叠系盖层情况下的含油显示,充分说明奥陶系本身具有一定的成油条件。

(3)构造带是印支期以来长期继承性古隆起

据聊古1井南侧的Io3煤孔资料,山西组煤层Ro为0.53%,推测三叠纪可能没有沉积或者沉积很薄。侏罗—白垩纪仅在断陷中有所沉积,隆起东西两侧的莘县和寿张块凹,中生界—第三系分别厚达8000m和4000m,因此,块凹中具备了古生界二次成烃条件,博平构造带正是油气运移指向。

(4)具有一定储盖条件

奥陶系之上石炭二叠系虽遭到一定程度的剥蚀,但石炭系底部的铝土岩普遍发育,厚约9m;另外,奥陶系发育有潟湖相石膏层,一般厚5~30m,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堂邑—聊城—莱芜地区,因此,在奥陶系内部也可形成储盖组合。本区的主要储层为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厚180m左右,聊古1井在风化壳范围内漏失泥浆达13562.69m3,反映储集条件很好。

(5)圈闭条件

整个构造带圈闭面积75km2。其中最大的局部圈闭(北杨集)30.5km2,幅度570m;蒋官屯圈闭为一断背斜,形态宽缓,面积17.5km2,幅度230m,圈闭落实,可作为重点勘探目标之一,用圈闭法预测资源量:油1260×104t,气29×108m3。

(二)钻探突破口的选择

1.钻探二次成烃区中的有利背斜或断鼻圈闭(Ⅱ类区中的Ⅰ类圈闭)

(1)南堂邑背斜

位于堂邑构造带南端。圈闭落实,二维地震测网1km×1km。古生界钻井2口(堂古2、3井)均钻至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完钻(图4-3-10)。

①位于古生界生烃中心区,上古生界生烃强度28×108m3/km2,下古生界生烃强度18×108m3/km2,古生界总生烃强度46×108m3/km2。

②构造主要形成于燕山中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定型,与古生界二次生烃配置良好。

③构造规模大,圈闭面积98km2,幅度650m,是渤海湾地区之冠。预测圈闭资源量635×108m3。

④较好的保存条件:盖层厚度大,中下三叠统1000m及上石盒子组泥岩200m,为石盒子组砂岩储层的直接盖层;煤系中的铝土质泥岩、煤层、泥岩厚250m,是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的直接盖层。背斜东西两翼的堂东、堂西断层主要活动于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基本停止。地层水为封闭型CaCl2水型,总矿化度>6万mg/L。

图4-3-10 南堂邑背斜奥陶系顶面(Tg)构造图

(2)王官屯断鼻构造

位于孔店构造带南端,地震为三维覆盖,圈闭落实,已钻官古1井于石炭系太原组完钻(图4-3-11)。

①位于黄骅块坳古生界二次生烃中心,上古生界生烃强度平均24×108m3/km2,最高达50×108m3/km2。古生界总生烃强度平均达32.0×108m3/km2。

②圈闭形成于印支—燕山早中期,喜马拉雅期定型,与古生界二次成烃配置良好。

③圈闭具有一定规模,圈闭面积28km2(O),幅度350~400m。预测圈闭资源量:油3000×104t,气78×108m3。

④具良好的保存条件,二叠系之上有厚达3500m的中新生界盖层,主要目的层与断层下降盘的泥岩对接,封堵良好,地层水为封闭型,总矿化度3万~4万mg/L,NaHCO3水型。

图4-3-11 王官屯断鼻奥陶系顶面构造图

2.钻探一次成烃区中的有利背斜构造(Ⅲ类区中的有利圈闭)

(1)南马会背斜

位于沁水块坳中北部,油房-南马会背斜带南端。二维地震测网2km×4km,经1990、1994、1997年三轮作图和论证,形态和认识类同。奥陶系顶圈闭面积27km2,幅度175m,高点埋深1950m。圈闭法估测资源量117×108m3(图4-3-7)。

①烃源条件:主要烃源岩石炭、二叠系,演化程度高,生烃强度大,平均生烃强度达36×108m3。

②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处于岩溶斜坡区,推测有较好的储集条件。

③保存条件:从水动力条件分析,沁水块坳主要供水区为西缘的霍山块凸,其次为东缘隆起区,地下水总的径流方向以自西向东方向为主,南马会背斜位于主向斜轴的东侧,距供水区较远,且埋深大,处于水动力弱交替区或滞流区。推测该构造保存条件要好于其他构造。

(2)蒋官屯断背斜

位于鲁西隆起区博平构造带中南部,地震测网达0.6km×2.4km~1.2km×1.2km,并对老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解释,圈闭落实。奥陶系顶面圈闭面积17.5km2,幅度230m,高点埋深1020m。预测圈闭资源量:油1260×104t,气29.0×108m3(图4-3-9)。

①油源充足:上古生界烃源岩厚200m,其中煤层>10m,富氢组分>50%,是渤海湾地区质量最好的烃源岩。奥陶系处于生油中心,其生烃强度达15×108m3/km2。构造两侧莘县和寿张凹陷古生界埋深>4000m,处于二次成烃阶段,莘县凹陷老第三系也是油源之一,构造位于油气运移指向位置,因此油源是充足的。

②构造自印支期以来为长期继承性古隆起,而古生界烃源岩及老第三系烃源岩,现今正处于成油、成气阶段,因此两者配置关系良好。

③保存条件:构造顶部石炭系厚度<100m,但本溪组铝土岩厚达9m,足以封住油流。西翼断层未断至新第三系,并可起到油源通道作用。据聊古1井,在没有石炭系盖层情况下,产水带油花,奥陶系水矿化度5138mg/L,CaCl2水型。因此,本构造保存条件尚好。

④存在奥陶系顶和石炭系顶两个风化壳,溶蚀孔洞发育,是良好的储层。

⑤目的层埋藏浅,奥陶系顶1020m。而且交通方便,因此钻探成本低,见效快(表4-3-7)。

表4-3-7 华北东部地区探井井位设计表

本文 农牧产业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gnmcyw.com/post/4366.html

标签:生活百科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最近发表